
汝城縣沙洲村滁水文明河道經過治理后展現河暢水清岸綠新畫卷。(歐陽田方/攝)

臨武縣南強鎮樂灣水村接通自來水時農戶喜上眉梢。(黃江裕/攝)

春到西河。(胡柏安/攝)

青山垅灌區安仁茨沖渡槽。

鯉魚江電站帶動一方發展。(李灶輝/攝)
水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,水安全問題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和人民健康福祉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“水安全是涉及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”,強調要“加強需求管理,把水資源、水生態、水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,貫徹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”。今年紀念“世界水日”“中國水周”活動,郴州市明確了“建設綠色水利,服務鄉村振興”這個主題,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活動。從郴州的水情來看,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,特別是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們要從六個方面發力,彰顯新擔當,體現新作為,全面推進綠色水利建設,加快形成“郴州水網”,為鄉村振興提供水利支撐和保障。
全面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
加快推進水源緊缺地區應急蓄引提調工程建設,配套雨水集蓄利用工程,積極完善工程性缺水地區應急備用水源布局。加強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整治,完善城鎮和分散防洪工程建設。強化預報、預警、預演、預案四項措施,突出抓好水庫安全度汛、山洪災害防御等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,加強水源統一管理和調度,統籌生活、生產、生態用水,有效降低水旱災害風險。2025年前,完成嘉禾、永興、汝城、臨武4個縣級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建設,青山垅、泮頭等13座大中型、492座小型病險水庫分批銷號并建立常態化管護工作機制,治理“三江”流域主要支流182.1公里、中小河流276.9公里、山洪溝80余條,全面完成縣級以上城市防洪保護圈的達標建設、中心城區及9個縣市區防洪風險圖的編制調整等工作,市中心城區水庫群智能化調度系統、市縣兩級智慧水利信息平臺建設基本完成并運行。
著力提高城鄉供水保障水平
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重點緊盯脫貧地區、邊遠山區、少數民族地區等特殊地區農村供水薄弱環節,強化運行管護和供水監測。優化飲用水源配置,加強中小型水庫等穩定水源工程建設和水源保護,實施規?;┧こ探ㄔO和小型工程標準化改造,增強城鄉應急供水保障能力。有序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,逐步實現農村供水水質達標率與縣城供水水平接近或基本相當,城鄉供水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。2025年前,新建一批中小型水庫水源工程,完成郴資桂、宜章縣、臨武縣、安仁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,持續推動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及57處農村規?;┧こ滔蜞l村擴網入戶,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8%以上。
優化完善水資源配置
以大中型水庫為結點,干支河流為網絡,以蓄為主、蓄引提相結合進行合理配置,保障流域用水配置有序、水量豐枯可調。統籌當地水與外來水、地表水與地下水、常規水源與非常規水源,加強各類水源的聯調聯供,連通成網,健全高效利用的水資源配置體系。充分利用東江湖、莽山等地優質水資源,支持發展冷水產業、熱水產業和凈水產業。推進創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,助力打造以宜章縣、汝城縣、桂東縣和安仁縣為核心的湘贛邊鄉村振興示范區,推進鄉村振興先行區建設。實施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復提升行動,開展溝渠暢通工程,加快推進石磨嶺、雷溪、平和等大中小型水庫建設,以及汝城縣浙水河—城關河水系連通工程、嘉禾縣盤江水庫—縣城湖泊連通工程等調水引水工程建設。2025年前,全面恢復現有病險水庫的正常蓄水能力,全面完成北湖區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省級試點項目建設,桂東縣石磨嶺、桂陽縣石陂等15座大中小型水庫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。
全面推進節水社會建設
深入推進國家節水行動,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,強化節水指標剛性約束,嚴格用水全過程管理。加強節水型企業、節水型公共機構、節水型居民小區、節水型灌區等節水載體建設的分類指導,推進農業節水增效、工業節水減排和城鎮節水降損,提高非常規水源利用水平。加快推進村鎮生活供水設施、配套管網及生活用水設施建設與改造,以及北湖區江源四清、蘇仙區石面坦和大頭垅、資興市楊洞、桂陽縣賢江等大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,完善供用水計量體系和在線監測系統。加大節約用水宣傳教育,普及節約用水知識,倡導簡約適度的消費模式,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,使節水護水成為全民自覺行動。到2025年,全市萬元GDP用水量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20年降低15%以上和22.6%以上,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.5705以上,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5%以上,城鎮集中污水再生利用率達到25%、管網漏失率控制在10%以內,50%以上縣市區完成縣級行政區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。
有效改善重點河湖水生態
鞏固提升小水電清理整頓成果,實施小水電生態景觀化改造,持續創建國家級綠色小水電示范電站,支持發展生態農業、旅游等水美經濟。以小流域為單元,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,有效遏制坡耕地、石漠化地區等重點區域的水土流失。以縣域為單元、河流為脈絡、村莊為節點,通過清淤疏浚、水系連通、水土保持等多種措施,實行集中連片推進、水域岸線并治。結合村莊建設和產業發展,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,開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,建設水美鄉村。以“河湖+村莊”為單元,把水與村莊緊密結合起來,形成水村交融、宜居怡人的生活空間。維持河湖合理生態用水需求,重點保障枯水期生態基流,維持和改善水環境質量。到2025年,實現重要河生態基流達標率90%以上,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93%以上(飲用水源區水質達標率100%),水土保持率達到90%以上,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94.5%以上,創建15座以上的國家級綠色小水電示范電站。
顯著增強監管服務能力
推動完善水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體系,不斷加強水利基層人才隊伍,顯著提升河湖水域、水資源、水工程、水土保持等監管能力。以“新基建”為契機,增強信息采集和信息化監測能力,顯著提升水利信息化智能化水平。不斷完善河長制制度體系,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,探索開展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和水資源資產化改革試點,創新水利投融資方式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,完善農村水價水費形成機制和工程長效運營機制。到2025年,重要河湖水域岸線監管率達到80%以上、規模以上取水工程(設施)在線計量監控率達到100%,全面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任務。
水利是農業的命脈, 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, 更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保障。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、考察郴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,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和省委、省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,實施“新理念引領、可持續發展”戰略,奮力譜寫新時代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郴州新篇章。